5月16日,我院对桐乡市首例通过P2P网络平台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沈某、赵某提起公诉。本案中沈某所开的嘉兴银禾投资有限公司在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短短两个月时间,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共290余万元。

2015年6月,沈某在桐乡注册成立嘉兴银禾投资有限公司,并开设线上投资平台——银禾财富,在该网站上利用汽车照片冒充车辆抵押发布投资标的,客服人员通过QQ向投资者推销宣传,骗取全国各地网络投资者资金130余万元,同时在线下利用发传单的形式吸引桐乡当地市民前去公司考察。在宣传中,银禾投资公司所发售的理财产品年息高达10~16%,并且沈某利用照片伪装车辆抵押借贷和自有工厂、饭店等事实,让投资者相信公司实力雄厚。

据了解,该公司员工在线下派发传单时主要针对老年人,骗取退休人员手中的退休金和养老钱159余万元。但事实上投资者所存的钱并没有用做投资,而是被沈某用于个人挥霍、偿还赌债和支付客户投资的利息。2015年8月,在银禾投资公司投资的孙某想取回本金,但被告知过几天再来,孙某怀疑自己被诈骗,便向桐乡市公安局报案。

本案中的受害者们当初之所以选择在银禾投资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其投资年息比正规银行高出不少,尤其是手中有闲钱的老年退休人员,想要跟上理财的金融热潮,却缺乏理性的判断,往往被骗子制造的表面现象蒙蔽,殊不知这正是不法分子为了吸引群众上当受骗的惯用手段,他们通过许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并在初期足额兑现利息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但等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犯罪分子便会卷款潜逃,投资者们才陆续发现整个投资公司已经失联跑路。

蒲公英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退休人员,投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切不可轻信投资公司的夸大宣传和表面排场。在面对理财产品的高额年息时,也一定要冷静分析,不要相信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

此外蒲公英检察官还搜集了一些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时一定要谨慎对待,一旦警,尽量挽回自己损失的同时也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非法集资有哪些常见手段?

1

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2

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3

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

4

利用亲情诱骗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

公安部揭六类非法集资骗局

你身边有没有“民营银行”人士向你推销原始股?你身边有没有“高新科技”公司号称准备上市邀你投资?你身边有没有“养老地产”人士邀你加盟投资的?注意了,这些都有可能是非法集资的操作手法。

1

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二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3

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4

以“养老”的旗号,突出形式有二: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

5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6

假借P2P名义,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