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在外地做小生意的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的刘玉生开始走上公益之路。作为共产党员的他,出资修路、扶贫济弱,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当选村干部后,他在服务好本村村民的同时,还向外村贫困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并成立魏岗镇爱心协会,带领志愿者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多年来,刘玉生被评为亳州市“共青团先进志愿者”、魏岗镇“优秀共产党员”、“谯诚好人”、“感动药都人物”、“亳州好人”。

扶贫帮困为家乡献爱心

刘玉生过去在河南周口做小生意,平时会不定期回到家乡谭营村看望父母。2002年,他回乡时正遇上下雨,雨后母亲要到地里干活,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道路上,用车拉庄稼的村民更是寸步难行。看到这一幕,刘玉生心里不是滋味,他决定将村子至庄稼地里的这段路修一修。

他自掏腰包5000元,又在村里募集了一些资金,将村民的必经之路修成了砖渣路。在修路的过程中,刘玉生得知本村一位五保老人刘绍忠,年老多病,老伴儿身体也不好,唯一的女儿远嫁外地。刘玉生为老人买了一些营养品,从那次以后,刘玉生每逢过年过节回家,都会去看望刘绍忠,直至2016年老人和其老伴儿先后去世。

村民刘玉安的儿子患有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两口就靠着家里的一点田地和打些零工照顾儿子和孙女。刘玉生得知后,每逢过年过节也会到其家中看望,为刘玉安的小孙女买些文具、衣服、鞋子等礼物。

身份变了热心公益未变

刘玉生经常帮助困难村民,被谭营村的村干部看在眼里,他们希望刘玉生能到村里工作。2008年,刘玉生进入谭营村村委会工作,2010年,刘玉生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身份变了,但热心公益的心一直未变。成为村干部后,刘玉生不仅帮助本村村民,还向其他村的贫困群众伸出了援手。

刘各行政村段庄村村民王品春的儿子出车祸去世,儿媳改嫁,留下一个小孙女。刘玉生得知后,为孩子送去了营养品和文具。之后每年儿童节、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他都会到王品春家看望孩子。高楼村一名男孩的父亲在狱中服刑,他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刘玉生也经常前去看望。郭大庄一位78岁的困难户侯明兰,独自在家养育一个瘫痪在床的女儿,母女俩靠低保和养老金维持生活,刘玉生看到后心里不是滋味,决心帮助这对母女,经常为她们买些米、面、油等食品和日用品……

“我之前自己做小生意攒了一些积蓄,对于贫困群众,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点心意,并不值得一提。”刘玉生说。

成立协会志愿服务社会

作为村主任,刘玉生一直坚持为民做实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及时录入新增人员信息,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意愿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他采取“人力资源+基地”“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经营方式,发动贫困户人员学习技术。他与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对于技术不过关的贫困户,他还专门请来专家授课。

2014年5月,在刘玉生的倡导下,魏岗镇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协会,刘玉生当选会长。目前协会已有会员近300人,协会还成立了协会党支部,激发党员在协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刘玉生说,协会自成立以来,已多次资助困难家庭、贫困学生,慰问清洁工人和乡镇敬老院老人。

协会志愿者还经常走进中小学校开展“品味经典弘扬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志愿者引经据典,通过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引导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

“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一起奉献爱心。”刘玉生说。

[责任编辑:姚怡梦]